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西坞:峦婆岭古道

【方位】西坞街道庙后周村-峦婆岭-西坞街道雷山村里岙

【风光典故】。古道约成于宋朝。

古道是古时西坞至莼湖鲞客们的必经要道,始建于宋代,长约0.5千米,路面宽约2米。古道用鹅卵石和砂石铺成。两边竹林、花木和杨梅环绕,山坡平缓,途中有亭两座。古时用于商贸运输和通行,现状一般。古道在山脚处已被机耕路替代。

庙后周村地处笔架山北麓,左依金钩山,右抱东江水,背枕甬新河。枫溪的水从村东边迂回曲折向北流入甬新河。村委会驻庙后周,以驻地命名。辖庙后周、邬花楼2个自然村。

庙后周是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,古称盛岙,因笔峰山一带林木茂盛,山岙深邃,故名。因背九曲横河建宅,又名九如村,取天保九如之义。至清初又称永镇村,取水镇千秋之义。村民以周姓为主,世代耕作,勤于稼穑,敬惜五谷,风俗淳朴。据史料记载,周氏发族于宋嘉泰年间,周氏始祖樲公讳毅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四世孙,世居苏州阊门外,后随叔父搬迁浙江萧山。叔父过世后,他接上在绍兴会稽山的弟弟后,来到奉化,在桐照一带以卖鱼鲞为生。有次,他途经笔架山峦婆岭,下山后在溪西庙小憩。在庙里,见楼太师宣献公楼钥所撰写碑记,方知这里是唐代周家的栖息之地,顿时潸然泪下。走出溪西庙,始祖樲公抬头回眸笔架山,见山峰叠峦,流水潺潺,一派灵秀之地,从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
庙后周村北有“永镇桥”,为清乾隆四年(1739)重建的古石拱桥。其东有“六房祠”。西有古杨二標,据传有近千年历史。村南有“唐家堰”“上井头“两口古井,上井头井开凿于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),唐家堰井则有近干年历史,久旱不涸。

邬花楼自然村邬氏开山祖出自晋太原之邬,肇基于金溪乡黄龙山下。宋宣和二年(1120),金兵人侵。为避兵灾,始祖由豫章吴地来四明奉化,金溪乃再徙地,子孙遂定居于此。子三,次子友直于宋乾道年间封迪功郎,建花楼120间于黄龙山下,枕山把流,聿称伟观。后人即以此名其地。姓氏以邬、韩、王、吴等姓为主,余有张、毛之姓。但正宗邬氏已寥寥无几,多由邻村迁人。邬花楼元末焚于火,邬氏子孙亦陆线迁往宁海柴溪与本区禾家桥、石桥、杨四岙等地。村东有古村址谢家埔,20世纪70年代,经考古发现有古基、古窑址,出士陶瓷器、古砖、古镜等物。

雷山村村委会驻半亭,以村内有雷山庙得名。辖半亭、水塔地、里岙、王家店、新岭岙、方家弄6个自然村。

半亭自然村以叶姓与钱姓为主,其他为赵、邬、胡等姓。是处地势较高,南北逐渐倾下,日时为忠义、金溪两乡分界处,北属金溪,南归忠义,向为县东要隘。因当时县治在白杜,由花湖往返于白杜,至此为一半路程,古时二十里设站,十里置丈亭,故在此设亭,称半亭。孙氏祖先舜祖公,明初由新昌迁此。钱氏来自宁波钱垄漕,赵氏来自泰桥,邬氏源出西坞。

水塔地自然村原称水溻地,2009年更名为水塔地。以陈、孙、杨、方为主姓。陈氏庄清公,宋时来守明州,遂寓家鄞南紫金带巷,后人称其地为陈家园,不数传,支繁派别,一支迁至马塘,明时有一支徙至奉化狮子山阳三里许,水塔地为再徙地。孙氏于元末由余姚孙家泾迁奉化城内,至明嘉靖年间复自奉化迁此。杨氏于明末由鄞南杨家弄迁来,初居村南马面山北半山坪,亦以杨家弄名其地,今移至村内与诸姓连接。方氏于清初迁自姜山前方,已300余年。村内有“厅堂第”,为区级文保点。

里忝自然村位于后锦山南龍,面对外岙黄香山,风景秀丽,东为阡陌。因地势较外岙(即新岭岙村)高,又在外岙之内,故称里岙。以陈、徐、骆三姓为主。陈氏出自东陈,属当地土著。徐氏由上徐来此管理山林,子孙遂世居于此。骆氏于清咸丰年间,为避兵乱,由宁波骆花厅迁来,历史无可考。

王家店自然村又称王家垫,为笔峰七十二曲流要冲,古时山洪暴发,直冲要地,年久渐低洼。当时王姓由舍辋来此开店营生,故名王家店。一说始居者是胡家坟之胡氏,兹后子嗣繁衍,将溪改道北移,即在此垫地建宅,名王家垫。光绪《奉化县志•乡都》亦作王家店。姓氏较复杂,除徐、王两姓外,间有樊、沈、史、赵、陈诸姓。樊氏系出剡源沙堤,入赘当地胡氏。沈氏来自栖凤。史氏来自雨东。赵氏来自泰桥。陈氏由外岙来此。另有王氏在清时由鄞南黄柏桥迁来,但今已寥參无几。胡氏居多。王姓在清时由鄞南王柏桥迁来。胡氏迁自胡家城。

新岭岙自然村又称外岙。村处新岭的岙口,故称。以陈、叶、邬姓最著。陈氏清初由东陈迁人,叶氏来自白杜,邬氏由分水岗迁来人资陈氏,嗣后家居外岙。三姓中陈氏最盛。

方家弄自然村方氏先祖于清乾隆年间从鄞州姜山镇前方迁人。今房屋扩建,村与水塔地己连成一片。

【参考轨迹】峦婆岭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0-08-12

发布日期: 2020-08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