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大堰:上洞坑古道

【方位】尚田镇枣树岭-大堰镇万竹村

【风光典故】

1.万竹,原名小万竹,据传因古时村周竹多,故名,与大万竹(今大堰村)对称,宋代已有其地名。根据王顺球先生提供的奉化连山小万竹《王氏宗谱》记载:万竹王氏的先祖是王晋(公元前565—549年)周靈王的长子,至三十四世王悦之(公元323年—358年)迁居明州,五十世王敬玘(公元863—904年)公曾任明州刺史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押衙节度使,总制越明侯三路,为奉化连山小万竹王氏始祖。

村原有“万竹先生庐”(万竹先生,即高元之,字端叔,鄞人,武烈王琼之七世孙,朱南渡时曾居小万竹)、“小万竹山居”(少参罗梦章隐居处)。全祖望《万竹山中访故少参梦章罗公避地寓》诗:“剡源清绝处,传是使君居。辛苦画江后,章皇蹈海余。周黎犹被荫,蜀道竟何如。合有甘棠祀,同招海岸车。”

村内有学校、幼儿园、卫生所等,家庭工厂、手工作坊比比皆是。

原万竹三村的西畈村,今已与万竹三村连成一片,仅一溪之隔,故已不复存在。

姓氏较多,以王姓居多,余有兰、罗、马、徐诸姓。

据小万竹《王氏宗谱》前序曰:“盖王氏受姓,本姬后,出周灵王太子晋,子日宗敬,为司徒。时人号日王家,因以王氏。”中,敬玘公为万竹王氏始迁祖。“敬玘仕唐为咨议参军,历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太子太傅、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,赐押衙节度十将便宜事敕镇明越。”

“小万竹在奉川,为王姓始祖始迁之地,其由琅琊(今山东)徙山阴会稽,再由会稽徙连山万竹。而后椒衍瓜绵,分迁散住,莫能详志。是谱依据旧谱所载分迁,理出王氏分迁脉络。由连山徙鄞县、慈溪、定海、昌国(分属象山县、宁海竹林、新昌锦村、宁之三都、溪口栖霞坑、四明灵桥门、定之康阳、定之慈岙、象山东西二郭、嵊之东林、舟山南门港口、宁海三阳、溪口葛竹、松林大溪堰),可谓瓜瓞绵绵。〞〝竺姓于元时由董村迁人。罗姓明末时己定居。徐姓于元时迁人。马家马姓,明季马锦城由四川顺庆府营山县辅政里避乱隐于此。”(《奉化现存宗谱辑录》)

青山下自然村,属万竹三村。村民姓竺,从万竹迁此。初无村名,因屋后山地种靛青多年,满山青绿,村在下,故称青山下。

龙洞自然村,属万竹三村。原属青山下行政村。村附近山下有石灰岩溶洞,洞内积水,清澈见底,传说居有龙,故称龙洞。

洋南坑自然村,原属青山下行政村。位于青山下村北约250米处。1983年时尚有19户,75人。村民竺姓。现该村名已撤销。

烂田湾自然村,又名鸟风坑,原属万一行政村。三面环山,南坡为梯田。清朝中叶,石门毛氏来此垦植定居。因此地地势低洼,常年潮湿,故名烂田湾。1983年时尚有住户1户,6人。20世纪 80年代末村民已前往城里居住。现成田畈名。

2.洞坑村村委会驻上洞坑,以洞坑村命名。辖上洞坑、下洞坑2个自然村。上洞坑自然村与下洞坑对称。地势较下洞坑为高,故称上洞坑。民姓邢,始祖大秀公五世孙由社家畈迁此居住。下洞坑自然村,村民王姓居多,迁自徐马站王家。村东跨溪为下路村,今已与下洞坑连成一片,居民亦姓王。

杉树厂自然村,原属上洞坑行政村。据传先祖因管理山林至此无住房,遂在山上砍伐杉树建造草房,俗称山厂。因多为杉木建房,故称杉树厂。村民邢姓,1983年时尚有住户42户,200 人。2009年高山移民迁至上洞坑居住。

冷水湾自然村,原属上洞坑行政村。原称牛泥塘湾,先祖毛氏自石门迁此种田,有一泉水潭,水冷如冰,即在此旁建造简陋草房,遂取名称冷水湾。1983年时尚有住户7户,34人。2000年因离上洞坑较远,移居上洞坑,至今此地为山地名。

上朱家自然村,原属上洞坑行政村。朱姓祖初时来洞坑星殖,无房,送在洞坑之上建平屋三间居住,故称上朱家。1983年时尚有佳户10户,40人。2008年高山移民迁至上洞坑居住。

【参考轨迹】上洞坑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0-08-12

发布日期: 2020-08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