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大徐:龙潭坑古道

【方位】大徐镇铁拾村沙地龙潭坑山塘-隔坑古道

【风光典故】

珠山是象山东北部最高峰,沙地山是该山系西面一条支脉。溪随山转,众水聚集,主溪由东向西,再由北而南,经过沙地、猢狲坑、铁丈岙,汇入大徐枫溪,长约3000米。小溪潺潺,流经密林深处,蕴藏着优美的风景。

龙潭坑(铁拾溪)发源于珠山,向西流经镬台山、白玉坑、塘塔台,接纳北面卖盐岭坑溪水。龙潭坑上游建有镬台山、龙潭坑水库,各户自流水、山田引水渠均来自水库,坑边塘塔台是蔡氏发祥地。龙潭坑也叫鳗洞坑,下游围涂前,溪流直通西沪港,坑底石头缝里常可捉到池鳗蟹虾。池鳗苗真会往上冲,游进半山龙潭里,跃上10来米高的龙潭瀑布,游到海拔几百米的镬台山水田里。

转过山弯小桥后,前面是一条高低不平的盘山路。进入林区无人烟,听见流水潺潺。上行几百米,面前是一片竹树掩映的小平地,山坡筑有石砌梯地,周边堆有几座坟茔,似乎还留有先人生活的痕迹。这里就是塘塔台,蔡氏初迁落脚地。此处也叫老鼠窝,曾见一只硕大老鼠王。蔡氏族人在此开垦种地,卖柴为生。当时口传:“蔡家7根大扁担,三百廿斤换肩甩。”意思说蔡氏出了7位强壮劳力,挑三四百斤柴担不用短拄,能一口气挑到山脚。蔡氏兴旺时,族人为便利交通,在门前小溪上修建一座卷洞桥(石拱桥)。岂料好事成坏事,因卷洞如鼠笼,老鼠钻笼死路一条。破了风水,族运衰败,蔡氏后搬迁到山下。如今小桥孤零,溪水涓涓,似乎还在絮叨着蔡氏家族的兴衰往事。

站在塘塔台看右边龙潭坑坳,两山夹峙,绿树葱蓉,空气清新。拨开一条边路穿行,转过山坡,一面明镜般小水库镶嵌在山涧。水库建在悬崖上,一侧出水口,修有分水槽,一路冲入水渠沿山直下,长2000多米;另一路将多余之水排入崖下深潭,还见渠边铺伸着一根碗口粗黑皮管,供应着全村的自流水。龙潭坑水库与上方学山水库水系相连,蓄量巨大,源源不竭。 近观崖下,一泓绿潭,约有百余平方米。潭底通着北面翻山着衣亭老鼠潭。相传,潭里藏着一条小青龙,为东海龙王三太子,唤凤呼雨,十分灵验。过去天旱,常有百姓前来求雨。青龙庙不在潭边,建在山下沙地村口,3间平屋朝着龙潭方向,据说每年四月廿二庙会日,善男信女相聚守夜,场面隆重而热闹。

龙潭坑最上游是镬台,三面环山,缓坡连绵,形似一只饭镬,小盆地30多亩,过去蔡氏和村里种植水稻,现在改种果树。盆地下方,镬台底口横有一条水库大坝,那是上世纪60年代,沙地人自力更生建造的,蓄水达5万方。

爬上镬台山冈俯瞰,龙潭坑南隔猢狲跳山,陡峭顺直,北连大平头冈,山形平坦,古人沿山冈修有一条登山求佛小径。从山下樟树岭茶亭庵出发,攀卖盐岭,过大平头福成庵,到镬台山宁岚庵(口音),再上珠山法王寺。相传镬台宁岚庵颇具规模,香火旺盛。谁知末任住持和尚品行不端,时常溜下山岗,穿着老虎衣,潜伏在樟树岭、卖盐岭树丛里,见有独行姿色妇女,突然张牙舞爪窜出,将吓昏妇女背到福成庵歇脚,再藏进宁岚庵地下室里。多行不义必自毙,民众举报,官府震怒,派遣兵勇围剿,并拆毁殿房,宁岚庵自此消失。

古道保存条件根据上面叙述应该尚可,但缺少照片佐证。轨迹采用天地图轨迹。全长约580m,爬高约70m。

【参考轨迹】龙潭坑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2-03-12

发布日期: 2022-03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