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溪口:高塘坑古道

【方位】溪口镇撞天岗-溪口镇剡源村晚香岭

【风光典故】

1.晚香岭是剡溪源。剡溪发源于宁波和新昌交界的剡界岭,剡溪经溪口镇,在江口汇入奉化江,再入甬江而奔海。剡溪的源头剡源村,2004年由水碓头、前岙和晚香岭合并而成。

东晋永和十一年,即公元355年,担任会稽郡内史,领右将军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,受到会稽郡刺史王述的排斥,毅然辞去“右将军”之职后,曾隐居晚香岭,建有别业,写字牧鹅。当时的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,是个爱才之人,听闻王羲之辞职隐居,非常震惊,连下六道诏书,诏王羲之回朝任职。王羲之归隐之心已绝,六拒帝诏,一直隐居在剡溪之源,以书画赋诗教育子孙,终其一生。王羲之“六拒帝诏”的典故,自此流传。

晋穆帝的诏书,送到现在六诏村,史官无路往晚香岭,诏书送达的地方,现在被称作了“六诏”村。从六诏到晚香岭,仅仅相距两三公里。很多人以为王羲之的隐居地在六诏村,这其实是历史的一次阴差阳错。

2.剡源村村委会驻水碓头,村处剡源溪发源地,故名。辖水碓头、晚香岭、火龙坑、石桥湾、寺岙、盘龙、山坡岭、船山、前岙9个自然村。

水碓头自然村村名传说古称“鼠对头”(村前有猫头山,村后有老鼠山,猫为老鼠对头),谐音为水碓头。光绪《奉化县志•乡都》、光绪《剡源乡志•都图》均作水碓头。水碓为利用水力旋动的舂米工具,旧时山区随处可见。此处有两溪汇注剡源溪,水力资源丰富,水位落差大,以前装有水碓,又据以名村。该村古统名六诏,后始分今名。村民陈姓,迁自桕坑,亦有迁自天台者。夏氏迁自畸山。赵氏迁自三石赵家。王氏迁自晚香岭(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)。

晚香岭在火焰岭水与剡源溪汇合处。该村与六诏、水碓头古統名称六诏,后始分今地。村以岭得名。该村尚有万香岭、万象岭、饭香岭等多种写法。光緒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:“晚响岭…尝于将晚时经过是岭之阴,两山飓飓作响,想此岭当初林木丛染,至晚响彻山谷,故名晚响。况是处康(熙)雍(正)时始有村路,若万乡之名,毫无取义。即饭香亦属臆说。“村内原有王右军庙。清咸丰间有楹联:“山色壮四明看此地岭含万象,书名高两晋愿先生笔扫千军。”1964年庙毁,1908年8月洪水后发现清人仿制“右军石现”一方,現存放溪口博物馆。村民姓氏较多。王氏雍正时迁自岩坑。白氏迁自忠义乡之舍辋。毛氏迁自余姚。陈氏廷自三石陈家。童氏迁自奉化原大桥镇。曹氏迁自塔下。袁氏迁自棠岙(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)。

火龙坑自然村据传村后原来林木葱茏,山岙深邃,常有虎狼出没,故曾名虎狼坑,后谐音为火龙坑。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亦作火龙坑。村民姓赖,迁自福建。该村今已与石桥湾相连片。

前岙自然村村处路前山岙之中,故名。村民姓陈,迁自桕坑,唐氏迁自公塘(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。陈泉卿(1875-1957),同盟会会员,抗战胜利后在家多办学,热心公益事业。

石桥湾自然村以村东石桥而得名。村民陈氏迁自柏坑。该村已与火龙坑村相连片。

船山自然村有上官、郑两姓。上官祖籍福建上杭,后迁黄岩,旋迁嵊州,再迁船山,今已八世。

寺岙自然村村有南、北两山对峙,溪流经村。据传村附近原有十寺十庙,故名寺岙(据说在20世纪未常有寺庙遗址出士,但不见方志记载)。村民宋氏迁自跸驻,汪氏迁自石桥头,金氏迁自嵊州,杨氏迁自新昌石井(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)。

盘龙自然村民姓竺,迁自状元岙。村地形如盘龙,故名。该村今已与水碓头村相连。

山坡岭自然村村在山坡岭上,故名。村民金姓,1户,2人。

消失的村落:

竹山弄自然村村前有独山,后有牛头山,夹于两山之间,故名夹山弄。后因屋前有竹山,改称竹山弄。20世纪80年代有住户22户,86人。2005年建造甬金高速公路时,移民拆迁至水碓头村居住,此地已成山名。

【参考轨迹】高塘坑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0-08-12

发布日期: 2020-08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