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溪口:武陵坑古道

【方位】溪口镇石门村/西岙-大堰镇徐马站村王家

【风光典故】

1.古道分两支:一支从石门村五石亭通徐马站王家;另一支从榆樟杨村西岙经乌龟岭通武陵坑。

2.大堰镇王家自然村是徐马站片村之一,位于大堰镇万竹西北约4公里。徐马站原由王家、程家、徐家、燕窠4个行政村和周边的山树湾、中湾、青厂3个自然村组成,登溪自北向南汇入万竹溪,村庄就散布在南北长约1公里的山谷之中的登溪两侧。光绪《奉化县志 . 乡都》六都二图就有“徐马站”村名。又根据同志《杂记》略说:旧志徐马站,相传御跸至此,有姓徐小儿值站,帝喜,敕建屋,因名徐马站。

王家自然村,又名桥头王家,位于登溪西侧,东为程家村的山树湾、中湾自然村,东南为程家自然村,西靠大岗山,北为溪口镇石门村长龙头自然村和大雷山(历史上曾称登岱山),因此,民国时期徐马站一带曾设登岱乡。

王家村村民以王姓为主,另有毛、单、程等姓。根据徐马站登岱《王氏宗谱》记载:“王公唐天佑间(公元904—907年)自会稽(今绍兴)迁入连山乡小万竹……。吾登岱派王氏一门系出敬玘公(唐天佑间)定居万竹棠岭岙(今万一村)发迹始,传至十七世公寔公,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携其长子忠赠公定居登岱。”因此,忠赠公为登岱徐马站王氏始祖。毛、单、程等姓分别是在解放前后从岩头、亭下和程家迁入的。

3.榆樟杨村村委会驻榆林,以榆林、樟墅、杨墅三村名首字组成榆樟杨村名。民国时期有榆樟杨乡名。辖榆林、黄马坞、檸墅、杨墅、上畈、周公岙、中四份、外四份、西岙、陆家岙等10个自然村。

榆林自然村古时地多榆树,因名榆林。 康乾二志“乡都”有载。该村系元代作家戴表元故里。明汪纶《榆林戴帅初先生故居》诗:“连岗东下石门幽,榆柳阴阴洞水流。”曾与书法家赵孟东、作家黄缙在曰岭朝晖轩聚集,戴、黄有作,赵即书之,时称“三绝”。与舒冿、陈著、任士林等合修元至元《奉化县志》。村民姓陈,迁自三石。毛氏迁自岩头,康氏迁自康岭。清初雨上不少诗人聚集于此,吟诗抒情。其中诗人周齐曾、周元初、王玉书、陆宇鼎四人人称“榆林四君子”,成立“榆林诗社”,所作诗集《霜声集》颇著。

黄马坞自然村散建于山谷属山区。光绪《奉化县志•乡都》载有黄麻坞村名。村民姓毛,迁自岩头。

樟墅自然村光绪《剡源乡志•氏族》载:“樟树,古统名榆林,后始分今名。”或此地多为樟树,后写作樟墅。姓氏有陆、毛、俞诸姓。陆氏迁自郡城(宁波)。毛氏迁自石门,三秀才为鼻祖,五世孙为樟墅毛氏祖(《狮岩毛氏重修宗谱序》)。俞氏迁自新昌大市聚。

陆家岙自然村为山岙中一小村。原统称檸墅,后有陆姓迁人居住,单独称村,名陆家岙。

杨墅自然村光绪《划源乡志•氏族》载:“杨墅,徐氏明嘉靖时迁自新昌营根……俞氏迁自樟墅……周氏迁自周村……”又据《徐氏宗谱》载:“睹宅所之环居,今日只余修竹;溯村名之肇锡,曩时定护绿杨。”前人推论以地多杨树而名。王姓明末迁自慈溪陆家埠王畸岙。俞氏迁自樟墅。

上畈自然村古称蟹钳地,形如蟹钳。光绪《剡源乡志》:“蟹钳地,杨墅村后山中。”王氏迁自牌岭头(今之萧王庙牌亭)。村有畈田,自王姓迁人后改称上畈。

周公岙自然村处于山岙之中。村民徐姓,迁自杨墅。

外四份自然村有溪流从村北经过汇人石门溪。村因位于中四份之外,故称外四份。毛氏约于清末迁自里四份。

中四份自然村四面环山。有溪流自原里四份东南向西北往该村汇人石门溪。村处于里四份与外四份村中间,故称中四份(份,奉化方言,意为户,四份即为四户)。原中华岙行政村驻地。中华岙又称中毛岙,为一片村,原包括西岙、中四份、里四份、外四份4个自然村,分布在长4千米的山坑岙中。村民毛姓,约于清末迁自里四份。

西岙自然村据传最早为刘姓居住。榆林陈氏约在清中叶迁此定居。

消失的村落:

榆林大坑自然村1983年时尚有住户22户,98人。清光绪年间榆林村陈秋朝先生迁此居住。为别于高坑行政村之大坑,故称榆林大坑。光绪《剡源乡志》有大坑村名,毛姓,迁自石门。2007年该村已移民迁至榆林村居住,该村已为田畈。

【参考轨迹】武陵坑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0-08-24

发布日期: 2020-08-24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