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象山:萧胡-廿四炮环线

【方位】泗洲头镇萧胡村河柳溪

【建议线路】河柳溪-小尖岭古道-中堡溪-东王-国叶-廿四炮古道-廿四炮岗-萧胡

【运动参数】全程10.4Km,爬高680m。

【风光典故】

“水重山复武陵溪,占断风光是岭西。小雨未晴云未散,隔林惟听乱莺啼。”这是泗洲头镇“十里朱”族人赞赏家乡的诗句。十里朱包括塘岸、后王、横埕、西洋、泗联等村,分布在象山与宁海交界的西溪岭东麓,村民多为朱姓宗亲,故称十里朱。岭麓西墺(今泗联村范围)群山环抱,双溪夹护,历史悠久,民风淳朴,风景秀美。

沿盛宁线西行,过泗洲头,转西洋乌龟山嘴,透过密匝道旁树丛,村落依次显示:井坑、中央岙、田边、凤村,两旁溪坑伴随,老树虬劲,梯田铺展,绿林掩映,炊烟缭绕,一派田园宁静风光。

站在中央岙与田边中间的里山公园眺望,南面门前岗、黄泥竹园岗横列巍峨,西面西溪岭、九浪岗、天灯盏、廿四炮岗连绵高耸,为象山与宁海界山。南面山溪渗入前面坑,九曲十八弯缓行东流;西面众溪入水库、过村落,汇成后面坑,前后两坑交汇于村东乌龟山南侧,向东经过泗洲头入海。整个村落为一块四面围山的大盆地,盛宁线像一根银色丝带将4村串连一起。

2004年,原井坑、中央岙、田边、凤村合并为泗联建制村,全村380户,千余人口。明朝中期,东邻塘岸(唐翰)朱姓陆续迁居,已有500多年历史。走进老村区,尚可见到残存四合院,那石头围墙、斑驳砖壁、黛瓦翘檐、凹凸台阶石条,仿佛向游人诉说着朱氏家族曾经的创业辉煌。

这里山环水绕,坡地平缓,交通便利。泗联诸村田少地多。村北庵路山岗,山岗平缓开阔。种有番薯年年丰,后来开辟高山茶叶园,被村民称为聚宝盆。

脚下龙珠山像只圆馒头。2005年修建成山体公园,东南西北四路连接,盘桓上山。山顶有座悠然亭,亭上有题联:“山中明月村边野,亭里清风岭外云。”龙珠山北步道平台有棵老沙朴,主干几抱粗,树牌显示树龄365年,为村内现存最古老的树。田边西侧龙脊山嘴有南宋宰相叶梦鼎墓址,文革时还挖出过多根石条。叶家在墓南百米前面坑转弯坑潭上方建造一座两孔石板桥,并在桥东竖立一尊持剑将军石像,该桥遂名将军桥。

泗联村虽处象山西端,深山冷岙,古时却是宁象两县必经之地,西岭、北岭就是两条跨县大通道。村西面西溪岭,自古为官府驿道,山脚原有驿亭,上凤村,过将军桥,攀西溪岭,路面弹铺鹅卵石,翻岭可到宁海胡陈,是宁海至象山最早一条内陆官道。1949年国民党长江部队败退象山,曾在西溪岭头构筑栅栏,布设地雷路障,企图阻延解放军追击。1959年宁象公路(盛宁线)开通,古道驿路逐渐冷落。这条通行上千年的官道,曾演绎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。

泗联村北面坑发源于廿四炮岗,山高坑多,集雨面广。每到台风暴雨季,洪水汹涌上涨。1936年,中央岙朱颂中牵头集资,在坑上建造一座石拱桥。经过近百年洪峰考验,依然屹立不动。

廿四炮岗不仅是交通要道。1944年春节前夕,正下着漫天大雪,一架日军飞机被我方击伤,盘旋坠落廿四炮南岗,村内听到震天巨响。几天后,有村民上山探看,发现飞机摔成几大块,死了3个人,随手捡回一些饼干、罐头及铁片。消息很快传到附近的茅洋氟石矿日本守军,日寇上山搜索,发现捡漏百姓,遂恼羞迁怒,逼迫村民背尸、抬机下山,却中途不准休息,结果一人背折成驼,终生残疾,两人被刺刀挑死,七八人拉去当劳工。

1951年7月29日,一股国民党残匪窜犯刚解放的廿四炮山区,县大队指导员李继浩闻讯,翌日上午带队围剿。中午时分,李继浩在冲锋时身中数弹,壮烈牺牲。下午宁海、象山部队、各村民兵陆续赶来,四面包围,断敌逃路,最后全歼匪徒17人。70多年过去了,当地人民依然缅怀着革命先烈和遇难同胞。

泗联村中央岙南首有座金山庙,抬梁正中悬挂着一块醒目匾额“惠我无疆”。这块匾额记载着77年前一段民间患难相助的感人故事。 1958年大办食堂后,各地存粮吃空。梅溪人本想来年广种番薯,弥补严重粮荒。哪知这年冬春低温奇寒,窖藏薯种绝大多数冻害霉烂,附近村庄也遇同样情况。眼见春播在即,薯种无处着落,梅溪人四出打听探询。这日,一行人走进大山环绕的十里朱。各村纷纷送来连根带泥、已绽嫩芽的番薯种,这些都是刚从苗圃中选挖出的最好薯种,梅溪人的畚箕、篾箩一下装得满满。这年梅溪人用十里朱乡亲赠送的番薯种,精心孵育出10几万株番薯苗,多栽了近千亩番薯,基本解决了片村群众温饱难题。

【参考轨迹】萧胡-廿四炮环线

更新日期: 2022-03-12

发布日期: 2022-03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