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坞:新岭古道
【方位】西坞街道山下地村横坑水库-西坞街道雷山村新岭岙水库
【风光典故】
古道连接山下地和里岙,以新岭为界东属里岙,西属山下地。古道沿溪而建,石块拼砌成成。行走期间,一路鸟语山泉,相当有意境。
新岭,旧忠义乡通县治之路,东有七十二曲。《宝庆志》无此路,新开近五六十年,岭峻而长。清嘉靖间(1522-1566)更岭道于后陇,行人称便,谓之大平岭。以后原新岭称旧岭,大平岭称新岭。现交通方便,此岭行人渐少。有奉化林场分场与里岙水库。
古道靠近横坑水库的路段以笔架山驿站作为起点,路面比较平坦,路面以鹅卵石铺成,并没有太过于陡峭的地方。道路一面靠山,一边临谷。谷里有清溪流水,一路上溪水相伴,鸟鸣虫吟。
大概1公里之后,路面变得陡峭,卵石路面变成了石阶步道,两旁绿树掩映,路边时有石凳,石凳旁有清泉浅溪。这一段的古道清幽宁静,更有古道的韵味。
古道的至高点是一道山岭,岭上有一条健身步道,两者形成了十字交叉。沿着这条步道往南可到达九峰山水库,往北可到达庙后周村,往北走几步再拐向东面可到达税务场村。
新岭到里岙之间的古道显得荒凉一些,基本没有石头路,几乎都是泥土路面,树木更加茂密,环境更加清幽。这一段的古道,美景集中在南山林场和石隔坝水库之间。
南山林场是奉化区林场的一部分,林中有下乡知青建造的守护神营地。这个营地现在成为林区管理站,房前屋后以及两旁的山坡上长满樱桃树,房后的古道边还有一个集中的樱桃林,樱桃花开时满谷红遍,美不胜收。
新岭古道虽有石阶步道,但并不陡峭,依然是比较轻松的徒步路线。它不仅连接着三个美丽的水库,沿途还有淙淙溪水和樱桃谷,是一处古朴、清幽且美丽的徒步胜地。
山下地村由上横、中横、下横等自然村组成,村委驻地中横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横坑水库时,水库淹没区以及水库上游的村民全部移民下山在这里形成了村庄,村民是“八家姓”,有王、蒋、陈、邬、阮、翁、熊、顾等姓氏。
由于门前山、笔架山、金珠山等横亘于村庄东南面,山下地村交通相对不便。坐落村庄正南方的横坑水库,碧水映青山。原来作为饮用水源地,自2016年已改为一般灌溉水水源地。
中横自然村因地处三横之中,故称中横。王家以王、翁、阮、周四大姓为主。王氏源出燕山,清初由南浦迁人,建有祠〝继承堂”,为王氏祖祠。翁家位于村西北,今大多已散居村中。因其居民为翁姓,故称翁家。先祖于清初由龙溪东畔迁此,亦有说由方门徙此。阮家位于村西南陽,今多数己散居村各地。因其居民皆姓阮故称玩家。阮氏于清雍正年间由江口横里埭迁来,嗣后世居中横繁衍生息。“思成堂”旧称“日跻堂”,为玩氏祖祠。周家位于山下地村村委会办公室之西。因其居民皆姓周,故称周家。周氏迁于鄞邑周韩,另-派迁自庙后周东四房,原系態氏赘婿,子孙送居其地,后周氏兴,熊氏被周氏所替代。建有祖祠“明新堂”。另有陈氏迁自鄞南走马塘,邬氏多迁于西坞,余为顾氏,于清代中叶由顾家畈迁来。
上横自然村因地处村最南,三横之上,故称上横。唐末称西隘,是通莼湖捷径要道,南起广教岙底、舍辋岭、石凉亭,沿骆驼山、石陡门、象鼻山,由横坑曲折逶迤至龙王堂。附近山岙多有坟冢。最早居住者为熊姓名珙者,世家豫章,唐末为奉化永丰西隘将兼御史大夫。村历史悠久,据传南宋萧梁时有驸马府第,正门刻有荷花,时称荷花墙弄。附近又有始建于晚唐的广教寺,现已毁。又有张、姜二姓,肇基亦早,先世居乾溪之西李圃埭,嗣后门庭衰落,俱迁往中横居住。
黄瓦屋自然村又称东岸,与西岸对称。姓氏以邬姓为主,为西坞邬氏之后裔。早年有人在雷公山下建窑自烧砖瓦建房,因砖瓦为橙色,故时人称为黄瓦屋。邢氏定居最早,迁自邑中衙前街,黄瓦屋即其始居地。现居者多为西坞邬氏后裔。习惯上以前塘庙为界,庙西为西岸,东侧为黄瓦屋。
西岸自然村因位于前塘庙之西,故称西岸。又称西村,与黄瓦屋(称东村)相对应。姓氏多为邬姓,迁自西坞;其次是周姓,迁自周家;另有叶氏,来自鄞州茅山叶家。
杨家笆自然村属半山区。姓氏以邬姓居多,为西坞邬氏后裔;其次为吴、俞、许等姓。宋元时有杨氏居。又名梁家坎,因原有梁氏居此,又有一坎,故称。杨氏至明初已衰,迁至庙后周村西(今庙后周已无杨氏)。
皮刀自然村属半山区。《西坞镇志》称避刀山,因村前有避刀山而得名,地方上亦称“地刀”与“田岛”。甬台温铁路始建时大多已移至杨家笆居住。姓氏较复杂,区区数十家,有十余姓之多,以虞氏为主,余为冯、邬姓。乾隆末虞氏十世祖世治公由虞家埯迁来,至今已十九世,历200余年,“世德堂”为虞氏祖祠。冯氏迁自上横大黄洋。邬氏与西坞邬氏同宗。
五户头自然村均为邬姓,为西坞邬氏后裔。民国期间从西坞徙此。初时仅有五户,故称五户头。
下横由黄瓦屋、皮刀、西岸、杨家笆、五户头等5个自然村落组成。因在三横之下,故称。历史上存在的“肚下底,单家埠,楼屋庄,仙人坑”4个自然村,己于20世纪中期消失,变成历史地名。
【参考轨迹】新岭古道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