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7 溪口镇
溪口镇位于长三角南翼,地处四明山麓,属山区、半山区地形。以剡源—剡溪为界,其北属四明山脉,其南属天台山脉。镇境西、南、北多为高山、丘陵,其中黄泥浆岗为奉化市境最高峰。地势总体向东部平缓走低,在剡溪流域形成河谷平原。
剡溪水流至该镇,北屏于武岭山,南阻于溪南山而阻夹成口,故名溪口。
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溪口建村。至清末,分属禽孝、剡源两区。民国八年(1919年),溪口成为行政镇,属溪口区。解放后,分为溪口、畸山、东岙、董村4个乡。1951年,溪口改乡为镇。1958年,改公社。1980年,为县属镇。1992年5月,东岙、董村、畸山3乡并入溪口镇。2001年,撤销班溪镇、跸驻乡、斑竹乡,并入溪口镇。
溪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四季分明,气温适中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水资源丰富。剡源与西晦溪汇成剡溪,剡溪为奉化江主源。境内有亭下、驻岭两座大中型水库和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宁波溪口雪窦山。境内风光旖旎,景色秀丽,渊深的历史文化和佛教(弥勒佛)文化蜚声海内外。
溪口镇依山傍水,溪口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被称为“千年古镇”“民国第一镇”,古时曾称锦溪村。早在汉代就有“海上蓬莱”之称,拥有“千年古镇溪口镇、幽谷飞瀑雪窦山、青山秀水亭下湖”三个各具特色的景系,是蒋介石、蒋经国父子的故乡。
地形属山区、半山区,分属四明山脉(剡源溪、剡溪以西)、天台山脉(剡源溪、剡溪以东)。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四明山黄泥浆岗海拔971.7米,为奉化区最高峰。溪流有剡溪、岩头江、左溪、筠溪等。境内有库容1.53亿立方米的亭下水库和升纲村左溪。为宁波市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雄保护区,有国家5A级溪口雪实山风景名胜区。
名山大川,历史名人,将溪口铸成旅游胜地。附近各乡村农副产品在此集中交易。1880年王氏兄弟开设“王永顺”饼店,创制了“千层饼”,至今仍盛誉不衰。
据宋《宝庆四明志》记载,宋时已有溪口坊,属禽孝乡。1902年溪口称镇,民国八年(1919)溪口称为行政镇。因与大堰镇的南溪村(俗称南溪口,康熙《奉 化县志》作“溪口”)同名,故在民国时期习称“北溪口”。
镇上姓氏繁多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外来居住人口增多,姓氏更为繁杂。以蒋姓为主。唐后期(821—907)蔣氏一支自明州迁山岭(旧称三岭,今锦屏街道山岭村)。溪口蒋氏先祖子光(延恭公)被奉为明州一世祖。有二子:宗祥、宗霸(即摩河居士)。延恭公子孙一徙奉化山岭,再徙清修岭。至第十三世仕杰与其弟仕修同徙溪口武岭。仕修之后转徙再他徙。故溪口奉仕杰公为始迁祖。冯姓祖,一百余年前由福建迁人。其先祖于明万历年间(1573-1619)迁居北仑。毛姓一支迁自岩头,另一支迁自宁波。周姓与城内周姓及庙后周周氏同宗。“周氏始祖平王,其子秀封汝州。后世孙盛附于奉,因国为周氏,邕之孙濂溪(即周敦顾,宇茂叔)居道州(今 湖南道县),其子钺迁钱塘,旋迁萧山。钱子诒居王婆桥(在溪口)。钱之孙、浒之子樲迁笔峰山下庙后周(西坞街道),至九世百禄自王婆桥卜邑澄清坊以居,百禄公孙欢二为證清周氏一世祖。”(《奉化现存宗谱辑录》)
古道介绍
驴行线路
古道分布
溪口通往境外的主要旧道有7条。村与村间道路阡陌如网,历来是有村必有路之说。以下古驿道除标注为古道外,其余均已被公路覆盖。
1.剡源沿溪道
俗称中路。自溪口上街头经上山、徐家埠、公棠、班溪、康岭、三石、跸驻、六诏、晚香岭,过剡界岭到新昌境。
支路1:上山-新建-乌石弄-棠云。
支路2:下跸驻-黄沙坑-石桥头-大坑-磨石岭古道-新昌境。
支路3:班溪-许江岸-榆林-樟墅-石门-高湖岭古道-金竹田-奉化城内。
支路4:班溪-许江岸-岩头-许家耷-界岭-界岭古道-铁山-田鸡山-大岩蛟古道-大堰。
2.西晦溪沿溪道
自溪口上行街头经沙堤、高岙、亭下、小晦、大晦、董村、毛家滩、驻岭、葛竹、石门、晦溪、壶潭,至嵊县境。
支路1:董村-姚家-小麦田头-岭脚-三折岭古道-余姚境内。
支路2:董村-栖霞坑-栖霞坑古道-余姚境内。
支路3:董村-岙底-龙花岭古道-龙花岭-岩坑-岩坑古道-余姚境内。
支路4:驻岭-升纲-左溪坑-腾勇-嵊县境。
3.畸山旱路
溪口武岭门-任宋-畸山-后葛-钟甘家-萧王庙。
4.湖山旱路
溪口武岭门-湖山-棠云。
5.状元岙山道
溪口武岭门-王婆桥-状元岙-鹁鸪岭古道-鹁鸪岭-海曙李岙。
6.东岙山道
溪口上街头-上白-入山亭-入山亭古道-御书亭-东岙-西岙-徐凫-余姚境内。
支路1:青锁亭-水涧岩-西坑-十八阶古道-东姜-蛤蟒坑-蛤蟆坑古道-中峰-中峰古道-茗山坑古道-兰田-窑岩古道-海曙龙观南坑。
支路2:东岙-水门头-东姜-蛤蟒坑-中峰-兰田-高崖头古道-海曙境内。
支路3:上白-茗山坑-茗山坑古道-茗山缺-兰田-中峰-海曙境内。
7.里外村山道
后畈-五林-外村-磨石岭古道-里村-海曙境内。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