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口:大缺口古道
【方位】溪口镇三十六湾村-溪口镇董村村
【风光典故】
古道约成于清代,全程三公里,共有1376个台阶,路面宽约2米。古道用鹅卵石、石块和泥铺成。两边杂树、竹林和花木环绕,山崖陡峭。途中有排水沟和桥一座。古时用于通行和观光,现状较好。
古道是古时兵家的一个必争之地,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,地势险要。唐熹宗乾符三年(876年)十二月,黄巢起义先锋郝豹从三十六湾攻入福州,并兵屯在三十六湾口的东山村。
董村现为董溪一村、董溪二村村委驻地。村处峡谷,住宅分布于筠溪两岸,东为董溪一村,西为童溪二村,统称董村。为原董村乡政府驻地。筠溪古称董溪,村以溪得名。嘉靖《奉化县志》作云南村:“剡源乡:…四十八都里二云南村,西晦溪村•…“光绪《剡源乡志》董村桃花坑山下,古名董溪云南,即是此处。
村民主姓竺、宋。竺氏“始自孤竹君而万平,祖以国为氏。拟阳侯竹下加二从始,亦所以追本千琅琊莒县而灵峨发祥泉口”。五世祖璇府君、九府君兄弟北宋时由泉口(萧王庙街道)同徙居筠溪,为筠溪竺氏之分派始祖,自剡县迁此定居。宋氏迁自北山(今锦屏街道上宋村)。董溪一村为旅沪实业家竺通莆家乡。董四竺氏宗祠现为区文保单位。竺清旦烈士(1899-1935)为董溪一村人。
【参考轨迹】大缺口古道
【建议线路】董村-三十六湾-三隐潭-雪窦寺-入山亭。全程14公里,爬高780米。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