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亭:斤岭古道*
【方位】鹿亭乡中姚村暗堂 – 梁弄镇东溪村斤岭下
【风光典故】
斤岭东西走向,东起鹿亭乡中姚村,西至梁弄镇东溪村斤岭下。《四明山志》:斤岭,自梁弄至巅凡十六里,旧制16两为1斤,故名斤岭。
古时为梁弄东面的交通要道,可经过鹿亭、章村直达宁波。一直到1982年梁弄—晓云公路通车,斤岭才失去交通要道重责,成为历史遗迹。
传说南宋时期,金兵追寻小康王来到良嘉弄(即梁弄),忽闻牛皋大将带领数万“岳家军”将金兵团团围住,金兵走投无路向斤岭撤退。可是金兵刚上斤岭顶,来不及辨清方向,就被埋伏在乱柴丛中的牛皋精兵以迎头痛击,打得金兵抱头鼠窜,大败而逃。当地百姓为作纪念,故一度称斤岭为“金牛岭”,简称“金岭”。
明嘉靖年间,余姚泗门人谢志望率部伏守斤岭几天几夜,袭击来犯倭寇。谢虽战死于岭上,但他的部下英勇死战,最终把倭贼打得落荒而逃。说来真神,凡是入侵之敌踏上斤岭,必败而归。其实,这与斤岭的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险要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古道成于宋,宽2米多,卵石路面,陡处石阶。上、下坡由4000多石块铺成,一路弯曲盘绕。中途有三四座石木构成的古凉亭,供挑山工和路人歇息。古时,乃是杭、绍经梁弄通明州(宁波)、奉化的必经之路,历来是商邮往来驿道,也是四明山百姓竹木柴笋、淘箩饭篮、粮食杂货运输出入的交通要道。1982年修公路后,古道中间被断为数节。
斤岭古道始步于岭脚下的斤岭下村,从村东的“牛角桥”开始起步,就算正式登岭了,迎面两棵几人合抱粗的古枫树像迎宾似的分立两旁,以示欢迎。往上攀登,过“小洋岩”,跨“凿字岩”,穿过“石门槛”,到第一座凉亭,再登千余级石级,就到了位于半岭的“它(tuo,第一声)山殿”。它与余姚的“它山庙”、鄞江的“它山堰”同出一宗,是北宋时期,民间百姓为纪念水利功臣——它山庙神而建造的庙宇。
斤岭顶有一泓泉水,甘冽清凉,有善举人士,在泉边放了水勺、漏斗,以方便过路人取水。上岭顶喝上一勺清泉,享受阵阵清风,顿觉暑热与疲劳全消。
梁弄镇东溪村由原大池头、斤岭下、金子岙、陶家、小万家、上房、之字头等自然村组成。村委驻地大池头,是浙东司令部旧址所在地。
道路保存条件完好。留存古道全长约3.3Km,爬高约325m。
【参考轨迹】斤岭古道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