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山:南乡山脉
南乡山脉,自丹西街道九顷山右折,入行者岭,至茅洋乌石峧。自九顷山左折,过三岔路,分为姆岭和冠盖山。
姆岭绵延向东,即玉几山。省道S215穿山而过,即为北山隧道。北山之名,因在村庄之北;又名背靠山,谓村北面之靠山。玉几山山脚的村名有北山下、仇家山、王家山等。玉几山是象山城区和东陈乡自然之分界线。嘉靖府志和《一统志》载:“山两角峰起如几,横奠于南,故名。”山右群峰骈列,和姆龙山相连。山土而不高,土人曰:“春月有云气,望则山石嶙峋,灌木滋生,高山流水,叹为观止也。”循其南麓东行,秋天则望见沃野千里,粟稷离离。玉几山上有清明庵,为古庵堂,屡有灵异之事,以前是丹城至石浦的必经之路,故庵堂有路人歇脚之功用。清明庵是小庙,故山峰称为小庙山。山左有茅草庵,可谓当地之胜迹。光绪二十九年,东陈村进士陈畬撰联:“世事等浮云,过眼片时已万变;臣心终向日,到头一节各千秋。”感叹岁月流逝,世事无常。
冠盖山由形得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冠盖山顶列五峰,如冠盖相望。山上有县基坪村。旧志载:“今有县基坪在县南二十五里。相传旧欲于此建县,故名。”元和志载:“神龙元年(705),监察御史崔皎奏,于宁海县东界海曲中象山东麓彭姥村置县。”故:传说不很确切。 过冠盖山为马冈山。明朝诗人姜文源游保宁寺,曰:“寻幽偶入烟霞地,兜率台前见远公。一径芳阴三月雨,两山啼鸟百花风。半生文字经纶外,满眼兵戈涕泪中。为语丰干莫饶舌,年来心事在冥鸿。”王廷锦则云:“古刹玲珑翠霭深,登临消却利名心。山云破处月穿阁,溪雨过时风满林。黄叶声寒秋寂寂,紫檀香冷昼沉沉。掀髯一笑天空阔,万象森罗入醉吟。”
马冈山向南,至沙冈鳌山而尽。鳌山嘴,又名崎头山。鳌山嘴原为岛屿,海水环绕。象山邑庠生王道雍作《鳌屿晴曛》:“漫讶鳌山少翠微,时来舜日启祥晖。陶然共眺烟霞景,雨后岚光一片飞。”山下为东陈乡乡政府所在地。鳌山海拔低,俗称“山边头”,被开辟成土地,樟杉浓荫铺地,橘子成林,《鳌山耸翠》“赑屃村前似巨鳌,郁葱佳气护神皋。翠螺影里珠光现,定启人文焕彩毫。”《岐头回峙》:“屹然积翠锁南天,秀挺岐头自古传。秋夜月明村外望,恍闻鸣凤出前川。” 原是理想的居住地,南山岗头为悬基坪村旧址。交通等因素局限,约束了村庄发展,故移到沙坪村。
行者岭折而向西,长坡数里,特起五狮山。山产丹桂、佳茗、丁香。旧志多传:昔日有五师讲道,故名五师山。前人诗多本此立义。登山验之,山巅有白龙潭,白龙潭常涸,有石磨盖其上。祈祷,水涌,自磨孔出,东流东雨,西流西雨,四面皆溢,雨遍。春秋有祭。山峰有五,峄者、锐者、卑者、扈者,如五狮之捖抟,莫不环卫前导,故名五狮山。故陈汉章认为,师同狮,五师山乃附会之说,不足据也。五狮山东山麓有五圣庙。山塘以庙名,水清如碧玉。山脚,即南堡村。
五狮山东南正出至东溪岭,即樟岙村西南。东溪岭转折如“之” 字形,背尻并行,腰酸脚疼,难走之至。明朝邵景尧上京赶考,走过东溪岭,发誓削平山头。中了榜眼,坐轿过山头,调侃随从,说“我平你不平”,不削山头了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,署协镇李大伦倡修东溪岭,煆石凿山,砌以石级,行者如升阶而下梯也。东溪岭南面为新桥管辖区域,有木头岭,盘折至板岭、黄岙而尽。
沿着沿海南线省道S215向南到达金松山,穿过松岙隧道,即为松岙村。民国县志载:“东溪度峡有颀然森秀者曰金松山,有金松潭。”宝庆志:“金松山,县南二十五里。”道光志:“(金松山)在松岙。”省道劈而为两半, 松岙村西面有三座山峰:鸡高岭、大头山和尖凸头山。尖凸头山,土人称西象山,象额高耸,两只耳朵摊盖着,凹凸的岩石,像流动的瀑布,长长的鼻子,一直延伸到马路边。大头山,土人称蛇山,蜿蜒的腰纤细,连绵不断。山峰高耸入云,石浪山的山坡铺满拳头大的鹅卵石,据说樵夫砍柴,累了就坐在石头上往下滑,像公园里溜滑滑道。金松潭边山峰陡峭,连猴子都上不去,山农采药,用攀岩工具。山农传说,山上兰花成片,一大株九头兰成七八枝,开满时,四五十朵,密密麻麻,像兰花圃。花香弥漫,山脚也香风扑鼻。上山挖树根,摘樟树脑的,豁然踩出一道山脊。三山围成金松潭,即松岙水库。山势连绵,山壑绵长,溪水经年不息。松岙水库积水丰盈,水库之上还有水库,叫长坑山水塘,碧波荡漾,水清如翡翠,野生的水鸭,比野鸭的身体略微小一点,在水库里自由游泳,当地居民偷偷地用渔网搜罗,运气好的,一天能够捉到上百只。水库里侧是青龙潭,在青峰之下,绿水之上。青龙潭溪水潺潺,山壑两边甩开,岩石青黑,水潭在溪水的映照下,分外清澈,清爽,清亮。潭边有龙王屋,庙宇较小。旧志所载祷雨立应。青峰潭,县南二十五里。绍兴间,主簿袁逵祷雨随应。周围几个村子晓得庙宇神灵,祭拜较多。
松岙村东面靠大目洋为妙山、西洋山,捣臼岩。西洋山状如山羊,难登攀。站在松岙水库大坝上,遥望远山被一条海坝连接,小山被削成石嶟,树林如笠帽,炮台山如盆景,鹁鸪山隐在海天的迷雾中。
距松岙隧道二三里,是旦门隧道。旦门隧道在鸡窠岭脚,岭脚曾有一条古道,经东溪,去石浦方向,一条古道,经过丹城,去宁波方向。交会之处,一架桥梁,一头靠突出的岩石,一头是条石堆砌的桥墩,古语说:“两岭独墩桥”。村庄以桥为名,谓双桥村。以渔为业,叫双渔村,现在并入旦门村。折而向右,随尖凸头山向西,两边的山峰,奇形怪状。燕灯山上,曾经有清炮台。鸡窠山上,一唱雄鸡天下白。捣臼岩,据说月宫里的小白兔曾经呆好长一段时间。饭蒸岩,四圈是岩石,中间是土地,据说有取不完的粮食。大天蓬冈上,岩石平坦如砥,竖立着灯塔,翻过山冈,就是松岙青松潭,溪水潺潺。月洞门里,有梯田十八亩,扒开缺口,流水一头向东海,一头向西海,西海是指东溪内海。大湾山上大头岩下,有廿亩田,田边有座庵,田地的面积不大,可能是抛荒缩小了。根据庵尼理解,廿亩田叫做念母田。据说有位母亲,思念故世的丈夫,在这里静修。儿子长大后,思念母亲,开垦二十亩土地。大湾有一蹲马岩,四蹄张扬,昂头长嘶,蹲马岩前有马槽岩,山峰凹进,四围有石壁,放着一个畚斗,大概是丈量马料的,神仙养殖天马,也像人类般精打细算。
旦义路,深山老岭构成一长列溪坑。水潭椭圆形,如龙舌,水涨不枯竭,所以叫做涨坑。涨坑右侧形似角麂,所以叫角麂岩,左侧岩石陡峭,叫蹦斗岩,俗话“顽狲打蹦斗”,意思是最善于攀岩的猢狲也立不住脚,要翻筋斗。涨坑湾的水流向西方。两边青山翠微,秀美如屏,中间一条山涧,孕育了肥沃的土地。清朝刘嗣绾诗云:“一折青山一扇屏,一湾碧水一条琴。” 村庄布局松散,淳朴的居民生活安闲。
民国县志采访册:五狮山东出一支最长,山之左为东溪岭,为洞洋山,束而至风门峧,过峧为漩潭山。山之右出一支至乌江峧而入于海。山之左出一支为白岩山,束而为高湾峧,过峧为高塘山。漩潭,也称旋潭,山脉延长,山水充裕,山谷四围,流水打转。旋潭外侧为岩头陈水库。
自旦门隧道向南五公里,为平石。道光志:“平石为十七都所辖,潭曰平石,是潭即以村名也。由平石过王家灠为松岙。” 宝庆志:“平石潭,县西南二十五里。” 平石潭和漩潭分别在大木鱼山东西两侧。据邻平石的乌岩村在万金岩东侧山脚。万金岩,称饭蒸岩。饭蒸岩是块巨石,形状饭蒸,有底座,有桶箍,有桶板。饭蒸岩右侧是碎刀岩弄,巨石如被千刀万剐,碎裂如片,如卵,如盘,如黑碗,如被潮水浸淫发黑的礁石,如野兽弓身跳跃。石块间裂缝如沟渠,互不相连。饭蒸岩西就是旋潭,水清澈,顺着溪坑下流,水花四溅,积水为潭,水流像股麻绳旋转,犹如青龙盘旋。据说,乌岩村有庞大的木鱼岩,岩石中间有缝,黑色如上了年代的古董,可以晒八米箩的番薯丝。乌旗岩,光滑的旗杆如刀削,难以攀爬,旗面猎猎,正如迎风飘扬,连皱褶也不差丝毫。侧翻的船岩有船桩,像只正在修理的舢板。中空的扑落岩,如巨石倒扑,人能穿行。岩石本是潮浪冲蚀几千年的成果,是大自然的造化,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炸毁。
和大木鱼山相连的大纲金山、梅岭峧、马头山,构成东湾。东湾海塘围成后,成为旦门盐场,内侧盐田像九宫格。海水从稻蓬山大碶门进入,流过平石,乌岩,小湾,梅岭,绕个圈子,至插船湾入海。旦门盐场经过改造,即将成为东陈经济开发区。
隔着省道,和旦门盐场相对称的为红岩景区。独特的红岩长廊蜿蜒十余公里,号称“中国沿海第一崖滩长廊”。“赤玉盘堆削翠峰,”潮浪的冲蚀刻画出几十里崖滩长廊的神奇地貌。海水和海岸礁石的抵吻线上,奇伟瑰丽的山崖与美妙陆离的海滩结合得美仑美奂。有的岩石突兀而出,露出开阔的石塘,有的是排列整齐划一的豆腐块状,有的是平坦如砥的数百平米平台。或如柱状节理,直插碧海;或环岩而蛇行,盘萦于陡岩之间,曲线流畅优美;或如巧匠精雕细凿,条分缕析而成的工艺上品;或古拙苍劲,配以五彩卵石,天然成趣。金沙碧海,苍翠岛屿,吸引眼球。情侣石的岩石,并头而抵,宽额,圆髻,宛然如真。岩石下端,弯曲的膝盖,宽松的袍子,如一个女人伏在一个男人宽阔的背脊上。传说是世俗的伟男子和龙宫里美貌的小龙女的永久结合。又传说一个和尚动了凡心,背着一个尼姑过海。四龙入海,不造型奇特,野性十足,踊跃着跳入海中。数不胜数的造型,有的冷峻而柔韧,有的纤巧妩媚,有的刚强豪放。
红岩向北走,即为东旦村。东旦面向大目洋,有东旦沙滩,沙软如金。东旦背靠摇乱冈。摇乱冈,土名。志书载作摇身岩,又佛头岩。“佛头岩,高十余丈,上如佛首,中断如蜂腰,岌然欲摇动者,又名摇岩。四面皆薝蔔花,花时如雪,香闻数十里。” “佛头岩,县南二十五里,岩高十余丈,又名摇岩。”延祐志又名摇环岩,多环字。作千余丈,千字误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又名摇身岩,亦误千余丈。摇乱冈南侧是依笔山和前门山。前门山似翅似翼,是内陆屏障。依笔山和前门山相连缀,长坡迤逦数里,插入海面下,似大象嘴,村民称为长山嘴。史载:山上多长薝蔔花,花时如雪,香闻数十里。现山四周小山多植枫树,生灌木,前门山开辟荒地,种植枇杷成林。摇乱冈西侧是天灯盏和炮台山。天灯盏因山形为名。炮台山因设烽火堠为名。烽火堠,名何家堠 ,址在东陈乡王家榄村(原名何家榄)东炮台上,即东旦村西,海拔100米。明洪武间置,属昌国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改置王家榄台,又称王家山台,属昌国卫汛。设百总1名,驻兵20名。遗址存。炮台山顶崖,乱石裸露,像狮子,山腰有蝙蝠洞,有古道,通王家榄。东旦村西沿海有叶空长山、长柄嘴山、短柄嘴山和金七山等。长柄嘴山、短柄嘴山为东旦避风锚地,金七山风景秀丽,随着潮水涨跌,山形像鳍鳞枪,像鱼脊,像鲎,岩壁有观音壁,观音慈眉善目,手捧滴水净瓶,一副悲天悯人样。
红岩景区向东是大目洋。距岸五六里是旦门山岛。旦门山岛是旦门村的出海口,全长1.82公里,宽0.52公里,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。紫红色的丹霞石块和土壤属于海岸丹霞地貌,成型于1亿年前。经过海水侵蚀,地形有巷道,有石柱;有硕大平坦石台,有20多米高的崖壁,有秀美的红沙滩。岛上礁石密布,海螺丛生。植被以杂草为主,有少量稀疏的针叶林。20世纪60年代,岛上有居民,牧羊为生。2011年11月8日,旦门山岛成为中国首个有明确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。海岛开辟成金沙湾狩猎度假村,占地面积0.95平方公里,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。度假村集农家休闲、狩猎、渔家乐、度假为一体,以岛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奇特的岩崖为依托,专门开辟果蔬种植、动物放养、海涂养殖、海洋捕捞、垂钓、岩礁拾贝、海滨浴场等七大休闲区域。开展果园观光、果品采摘、茶苑品茗、出海捕捞、踏金沙、戏海水、品海鲜、拾海贝、观海景等一系列具有农渔家风情的旅游休闲活动。
旦门山岛向东四海里,有大目山岛屿群,分别是布袋山、外船相、里船相、大猫礁、白礁和田螺头。再向东,为宁海境界。
旧时,进入石浦境域,需要过古道孤岭,孤岭上有杨戬庙。岭侧有南岩,三面花团锦簇,有三峰如笋。东则其势插天,状如剑笏,光气奕奕射人,又名千头岩。现在在插船湾地段,省道转弯即为石浦境域。
摘自“后宫地图三千”的博客,留存供以后研究。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