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山:千丈岩游步道
【方位】丹西街道北门村千丈岩脚
【风光典故】
凤山山上凤翔鸣,千载山因凤得名”。咏的是丹城北的凤跃山。秦徐福求仙于此,古称蓬莱山。南朝梁陶弘景辞却梁武帝侍读官,遁世炼丹求仙于此,为炼丹山,也叫丹山。县城因丹山而改称丹城。因其峰圆耸,又名圆峰。圆秀交映,苍翠欲滴。据民国《象山县志》载:“唐乾符二年,有凤翔于其上,又名凤跃峰,凤跃峰下有汩汩溪流,名凤跃溪。”
丹山半坡有一天然岩穴,状若穹庐,故称“石屋”。洞口宽5.5米,内宽3.7米,进深8.3米,可容数十人。上覆巨岩,顶平如砥。左壁乱石支撑,高一米余。右壁与后壁,巨岩嶙峋。右壁下方刻有“石屋”两字。后壁有泉水从岩缝中出,曲折流注,铮铮有声。附近有摩崖胜迹多处,清乾隆年间题刻有石屋八景,即雨香庵、听秋室、眠云坞、招鹤峰、洗心池、指迷石、流华涧、移情台,每景咏诗两首。雨香庵,主峰桂花岩头居中。其南有千丈岩(凤山头),再南为彭姥岭。由彭姥岭向南经美人岩、鹰嘴山(下有白蟹潭、飞泉寺)与荷花芯山相连。北经三叉坑岭与射箭山相接。其东依次有圆峰,及癞痢山、沙地岗、鲫鱼山,东南为东塘山。蓬莱山背下之东北角新罗岙,旧传新罗国人泊船于此而名。
西寺坐落在凤跃山南麓。地处山坳,前为饮水库,后山翠竹茂密,左右两山环抱,林立常青,西有山涧,细流不绝,堪称山青水秀佳境。旧时游人杂沓,瞻仰纷众,焚香朝拜者更多。寺初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。始名凤跃院,宋治平二年,赐额“等慈禅寺”。嘉祜八年重修释迦殿,寺内僧徒众多。嘉靖四年重修,后寺废。清乾隆三十年又重修。以寺在象鼻山西麓,俗称西寺。与山东麓宝梵讲寺(东寺)合称象之二目,又以山形如睡象。其后多次重修。
丹山井位于县城丹山脚下,现象山三中西。丹山井相传徐福所凿,后为陶弘景炼丹汲水处。其西原有丹亭,东有“贞白祠”。丹山井石砌水清,大旱不涸,以瓶贮水,水珠透出,称“透瓶泉”。宋大中祥符年间,阳关处土琢石为栏。今犹存六角型青石栏,为明嘉靖元年正月修砌,东侧刻“丹井”二字,西侧镌“嘉靖元年壬午岁正月十五吉日”,千余年来一直为附近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。
主峰桂花岩头海拔380米。主峰西下是太山村,随山路步道东插是徐福古道及徐福道观。穿过古道,南插经云雾山庄,直上就是风韵无限的美人岩。美人岩回折按山岗北走从彭姆岭下山回程,也可继续南下过仓岙水库去陆打塘,领略峡谷的碧潭银瀑与翠竹幽径。主峰桂花岩头北走步道直插象山东端最高峰射箭山,可是眺望雄伟壮丽的象山港大桥。
【参考轨迹】千丈岩游步道
作者: 一壶浊酒